远子没吃过的书 | 春潮
远子的评价这本书远子应该没吃过,不过她确实谈过这本书的作者——屠格涅夫。她似乎说《初恋》的味道是柠檬般一样吧?记不清楚了。不过这本书可不是柠檬般的味道,如果从我的角度看,前半本书是甜甜的糖果味,不管是对初识两人的感情还是对周遭的环境描写都是如此,但后半段则像是用巨量的阿斯巴甜破坏了神经,让全身发痛,难以忍受,大概是这样吧。
小说内容这本书的时间跨度也不是很长,大概两周时间吧。
故事是以回忆开始的,讲的是五十一岁的萨宁在一堆信中发现了石榴石十字架。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在今天、此时此刻发现了他,但这勾起了他三十年前的回忆。
第一天的下午,德米特里・萨宁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家糖果店救了埃米利的命,被一家人挽留。他在救埃米利的时候注意到了杰玛(Gem),不过后来得知她是克吕贝尔的未婚妻,有些怅惘。晚上到了糖果店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:聊天、唱歌等等,在温馨的氛围中误了去柏林的马车。没办法,只好在法兰克福多待几天。
第二天,埃米利和克吕贝尔来到萨宁下榻的白天鹅酒店拜访,克吕贝尔衣冠楚楚,并相约一家人明天到索登旅游。这段时光,还是温馨的日常。萨宁还帮忙在糖果店招待顾客,尽管收错了钱。
看样子,他愿意一辈 ...
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
需求操作系统有 4 个重要的功能:文件管理、内存管理、外设管理和进程管理。因此,有必要深究一下操作系统管理进程的方式。
在计算机中,进程和操作系统的视角是不对等的。利用虚拟化技术,操作系统让进程产生一种幻象:进程占据了物理机中所有的计算资源。但实际上,操作系统可能同时运行许多进程。
理解这种不对等视角对理解进程管理有很大的帮助。操作系统就像一个花花公子,同时和许多妹子 date,而每个妹子都认为自己是这个花花公子的唯一。
进程的视角进程的用户区虚地址空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--------------------| null |-------------------- 0x401000| 代码段 |-------------------- 0x404000| 数据段 |-------------------- 0x405000| 只读数据段 |-------------------- 0x406000| bss 段 |------------------ ...
在服务器上通过 MotionPro 连接同济 VPN
需求
最近不知道又是哪位老师被诈骗了,信息办又来了一次风险提示。犹记自从更新了统一身份认证后,第一次启用加强认证,是某位领导被盗号,给院里的老师发送了诈骗邮件。这还是形策老师分享的信息。不过加强认证似乎在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一直是开启的。
这次似乎更加严峻,因为访问信息系统都需要 VPN。什么是信息系统呢?指的是 1 系统吗?这样不仅登录需要加强认证,而且还需要在校内(或者连接 VPN)才能访问到 Web 页面。
那可不太妙。
因为我现在的各种自动化脚本(排课助手、通知公告备份)都只解决了统一身份认证的「加强认证」问题,本质上还是在校外(更准确些,国外)访问的 1 系统。如果必须连接 VPN 才能访问 1 系统,那我的脚本便失效了。
因此,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,在服务器中如何通过 MotionPro 连接校园 VPN。
问题分析在解决问题之前,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,补充一些背景知识。
在互联网中,我们经常输入类似于 1.tongji.edu.cn 这样的域名来获得 Web 服务。域名对人类很友好,方便记忆。但是网络中的路由器、交换机等设备不认识域名,它们更喜欢数字。于是,就需要通过 ...
远子吃过的书 | 雪雁
系列的序新学期、新的一个月,决定开启一个新系列,叫远子吃过的书。这里的远子指的是《文学少女》里的天野远子(Tohko Amano)。很多人评价,《文学少女》是最有文学气息的小说,就在于其中描述或化用了大量的名著情节。
在完整地读完了文少系列后,再一次阅读,而且是阅读英文版,一方面是拓宽英文的阅读水平,另一方面是以此为地图,看看之前略过的一些名著。
《文学少女》是以《窄门》为蓝本的,虽然《窄门》这部作品在最后一卷《迈向神境的作家》才出现,但从一开始,文少就有窄门的影子。有关窄门的评价,后面写文章再说吧,毕竟已经把书借到了手中。不出意外这个月就会写点东西出来。
以及,最近国庆假期,有时间翻看自己之前的日记或者是公开的文章,发现确实无法理解自己之前的思绪,判若两人。比如我在大一的时候一直在思考自己配不配发展一段感情的事情。到了大二为什么突然和喜欢的人断联?因为觉得自己在对方生命中是多余的。幸亏有了这些日记,我才能知道(谈不上理解)我之前到底是什么想法。
我舍不得,我还是舍不得。
那你说,你能否认你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吗?好像做不到。那时候的我似乎也有很充分的理由。所以说人啊,认识你自己。做 ...
Amdahl 定律
定律的内容引入Amdahl 定律用来考量提升系统的某一部分对提升整个系统的影响。换句话说,提升了系统中某个模块的效率后,整个系统的效率提升了多少呢?这就可以用 Amdahl 定律计算。
推导下面要输入一堆数学公式。
考虑,如果我们提升了系统中的一个模块。不妨具体点,提升了这个模块的运行速度。这个模块占整个系统的比例是 $\alpha$,提升的效果是原来的 $k$ 倍。那么,新系统的运行时间可以这样计算
$$T_{new} = (1 - \alpha)T_{old} + (\alpha T_{old}) / k = T_{old}[(1 - \alpha) + \alpha / k]$$
解释一下,$T_{new}$ 的构成是,$(1 - \alpha)$ 的部分没有修改,还是原来的时间;$\alpha$ 部分的时间减少为原来的 $\frac{1}{k}$。
这样,用 $S = T_{old} / T_{new}$ 来表示加速比,得到
$$S = \frac{1}{(1 - \alpha) + \alph ...
路由 TCP/IP 卷一 第六章:RIPv2, RIPng and Classless Routing 总结
RIPv2 在 RFC 1723 中定义,不过现在最新的 RFC 是 2453。
RIPv2 不是一个新协议,不配有一个类似于 Enhanced RIP 这样的新名字,只配称之为版本二。RIPv2 是对 RIPv1 的一些扩展,并令其适应现代路由环境。总的来说,它带来了以下这些扩展:
每个路由记录配有子网掩码;
路由更新的认证机制;
每个路由记录带有下一条地址;
外部路由标记;
组播路由更新。
其中最重要的扩展是子网掩码字段,它让 RIPv2 成为了一个无类别的路由协议。
RIPv2 是这本书讲到的第一个无类别路由协议,因此,这一章作为无类别协议和 RIPv2 的介绍。
RIP 下一代(RIPng) 是为了让 RIPv2 适应 IPv6 做出的修改。IPv6 本身就是无类别的,不存在什么 A 类 B 类 C 类地址,或者是类似的地址组。所以 RIPng 也是一个无类别路由协议。
Operation of RIPv2RIPv2 的所有操作流程、计时器和稳定性功能(分割地平线、限制计时器、触发更新间的停顿等等)和 RIPv1 一致,唯一的区别在于广播更新。
RIPv2 采用组播更新通知 ...
Windows 中没有权限使用端口号的解决方案
问题有时候,在本机运行前后端调试,或者预览博客界面时,会提示某些端口被占用。此时需要手动指定端口,十分麻烦。
12FATAL Permission denied. You can't use port 4000.FATAL Something's wrong. Maybe you can find the solution here: https://hexo.io/docs/troubleshooting.html
解决方案运行 netsh int ip show excludedportrange protocol=tcp 可以看到被占用的端口范围。
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C:\Users\summe>netsh int ip show excludedportrange protocol=tcp协议 tcp 端口排除范围开始端口 结束端口---------- -------- 1136 1235 1243 1342 1643 1742 ...
路由 TCP/IP 卷一 第五章: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(RIP) 总结
最古老的、且仍在使用的距离向量 IP 路由协议是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(RIP)。它目前分为两个版本,这章讨论版本 1。下一章讨论版本 2 和 匹配 IPv6 的 RIPng。
距离向量协议基于动态规划算法。最早在 ARPANET 和 CYCLADES 中实现(好久以前)。在 1970 年代中期,Xerox 在链路层实现了一个 PARC Universal Protocol(PUP),这一协议通过 Gateway Information Protocol 路由。
之后,PUP 进化为了 Xerox 的网络系统协议栈(XNS),网关信息协议又进化成了 XNS 的路由信息协议。XNS RIP 成为了 Novell 的 IPX RIP 的前身,也是 Appletalk 对应协议的前身,当然,也是 IP RIP 的前身。
1982 年,RIP 在 Unix 系统中以 routed 这一守护进程实现,更新的版本在 routed 或者 gated 中实现。这里注意一下发音,d 单独发音,比如 “route-dee”。直到 1988 年,才有一个 RIP 的标准文 ...
读研还是工作
自从高三某次考试失利后,我就一直在想,到底活着是为了什么。这几年来,看了不少文学作品,尤其是日本文学,诸如《星空列车与白的旅行》《文学少女》等等。
话说回来,人们总是说,人生的几个关键抉择,总是在不经意间。为了避免重蹈覆辙,我想在进行升学和工作这一关键抉择之前好好想想,到底路该怎么走。一点拙见,欢迎探讨。
满绩大神与小研究生们现在的计算机真是越来越卷。刚刚毕业的 21 级,综合成绩折算回绩点,5.13 才能保研。网络上和身边总能见到一些满绩大神,他们在学期末和毕业时晒出自己的绩点,像个暴露狂。也能理解,追求名声是人的本性,我也有之。
那些满绩大神多半选择读研作为自己的出路,非常适合,不然那么高的绩点不就浪费了。当下研究生的推免标准极其看重绩点,不管是夏令营入营还是获得推免名额。在保研圈子中流传着 rank 1 无限可能这句调侃的话。一将功成万骨枯。在同济 rank 1,可以去到全国最顶尖的高校了。
光有绩点还不够,因为保研面试时,科研经历也很重要,虽然重要性稍逊于绩点。现在进实验室也是越早越好。刚入学的新生已经决定要给老师打下手了。
这其中有做的好的,比如 21 级某个发了 8 篇 C ...
路由 TCP/IP 卷一 第四章:Dynamic Routing Protocols 总结
之前的章节讲解了路由器路由所需的信息,这些信息都是网络管理员手动输入进去的静态路由信息。从这章开始,我们将学习自动输入这些路由信息的动态路由协议。路由协议就是路由器之间交换网络可达性和状态的一种共同语言。
动态路由协议不仅进行路径决定和路由表更新,还会在一条路径失效后自动选择次优路径,这是它优于静态路由配置的地方。
显然,为了交流能发生,路由器之间肯定需要用共同语言。自从 IP 路由开始之后,有 8 个主要的 IP 路由协议。后续章节将逐个介绍具体的协议,这章先讲动态路由协议的共同点。
Routing Protocol Basics所有的动态路由协议都基于某个算法。算法就是解决一个问题的一步步的过程。一个路由算法最少应该明确如下方面:
从其他路由器接收路由信息的过程;
发送路由信息给其他路由器的过程;
基于路由表的信息找出最佳路径的过程;
应对、弥补、广播网络变化的过程。
路径决定、度量、收敛和负载均衡是所有路由协议都要考虑的问题。
Path Determination网络中的所有子网都必须连接到某个路由器,路由器的每个接口必须有一个 IP 地址,这个地址就是可达信息的出发点。路由 ...
